隨著空氣負離子在人體療養保健方面作用應用的日益廣泛,空氣負離子療法成為一種自然、安全的療養方式。進入二十一世紀,國際唯一的人工生成生態級負離子專利技術——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在我國被研制成功后,更是以一種“生態化”姿態走進臨床醫療和大眾的健康生活,為人體療養保健做出巨大貢獻。關于空氣負離子療法如何規范使用,進行以下說明:
一、空氣負離子療法劑量的大小
空氣負離子療法中關于負氧離子劑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
①治療機所發生的空氣負離子濃度及其單極系數(必須要首先進行空氣負離子濃度測定,并計算其單極系數);
②病人距離負離子發生器的距離,距離越近,濃度越高(通;颊呙娌烤鄼C器發生口30-40厘米,會獲得有效的治療濃度);
③病人的呼吸頻率及每次的肺換氣量(進行緩慢而自然的呼吸,最好是吸氣之末停頓片刻,約1s左右再呼出,以便空氣負離子在肺泡內得到有效的吸附劑透入);
④治療時間(時間約為10-30min)。
由于負離子劑量的大小與療效有很大關系,因此實施空氣負離子療法時要充分考慮到上述因素。
二、空氣負離子療法要采用醫療級負離子產品
空氣負離子療法應用于臨床醫療,需要的負離子產品是可以生成小粒徑負離子的(只有高活性的小粒徑才易穿透人的血腦屏障)。目前,能夠生成小粒徑負離子的人工技術就是上述提及的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和納子富勒吸附離子釋放器技術。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患者吸入的空氣負離子總量約100億-200億,濃度為10-200萬/(cm??·s),這樣才能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
以上述提及的唯一專利技術研發的森肽基負離子發生器可以釋放出高濃度的小粒徑負離子,在機器發射口會檢測到6000萬個負氧離子,距發射口3-4米的距離會檢測到3-4萬個負氧離子,與世界幾大長壽村的負離子濃度幾乎一致。因此,被認定為醫療級的負離子發生器。
三、不存在負離子濃度過高而產生危害的現象
知名負離子醫學臨床研究專家:西安醫科大學李安伯教授(長期從事負離子臨床研究)、第三軍醫大學陳庭仁教授(長期從事負離子臨床研究)及日本離子醫學會學者,通過眾多研究及查閱大量國內外相關文獻后,作出以下總結:
①根據目前國內外的負離子醫學臨床研究情況,尚未有負離子對人體產生副作用的報告,負離子對人體多多益善。
②從目前臨床醫學研究看,采用千萬至1億每立方厘米的負離子濃度近距離吸入,通過長時間觀察,未有對人體產生不良反應的現象發生。
③從空氣負離子生成的物理、化學原理上看,無論使用哪種生成技術,都無法在正常的人居環境里產生超過1億個每立方厘米的濃度。因為負離子在空氣中是以結合水分子形式存在的(分子式為[O2-(H2O)n]、[H3O2-(H2O)n]、[OH-(H2O)n]三種),基于正常的濕度,根本不可能產生過高濃度。
④氣象研究機構研究表明,基于空氣本身的自愈特性,當負離子達到9千萬個左右時,無論采取何種方式,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濃度都無法繼續升高。
四、空氣負離子療法治療后的好轉反應
使用空氣負離子療法治療一次或幾次后,部分患者會出現嗜睡、疲倦、以前疼痛部分更加酸痛等反應,這是當人體接受一種治療因子時的正,F象,中醫中稱作“瞑眩反應”,醫學中稱作“好轉反應”,生物學中稱作“代謝促進反應”,通常3-5天(部分人或短或長),不適癥狀就會減輕、消失,身體開始向好的方向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