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空氣凈化或是療養保健,負氧離子療效的發揮,都與粒徑大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負氧離子分為大、中、小,粒徑大小決定活性高低
負氧離子之所以能夠成為科學研究和醫學研究的重要目標,是基于它對環境和人體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而這些作用的發揮,取決于負氧離子本身的特性。
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按粒徑以及遷移距離,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其中粒徑越小的負氧離子活性越高,越能夠遷移至較遠距離,而且是在不依靠外力(如:風機吹風)的情況下進行的。
2.負氧離子的粒徑,影響空氣凈化及療養保健效果
科學研究證實負離子能夠主動捕捉空氣中PM2.5等小粒微塵,將其凝聚成團(變為PM10、PM100等無法進入人體的較大顆粒),自動沉降并被緊緊吸附至地面上,以此消除其危害。
而在我國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我國負離子權威機構)專家組編寫的《空氣負離子在醫療保健及環保中的應用》一書中也多次講到:空氣中的輕離子(小粒徑負離子)對小至0.01微米、在工業上難以除去的微粒飄塵,沉降去除效果可以達到百分之百。因此在空氣凈化方面,大、中、小粒徑負離子均有效果,其中以小粒徑負離子的凈化效果最為明顯。
在醫療保健這一領域中,中科院專家、清華大學現任博士生導師的《環境、健康與負氧離子》一書中,描述“小粒徑負離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相較于大、中粒徑的負離子,小粒徑負離子更易透過人體的血腦屏障系統,起到醫療保健的效果。而目前諸如香港瑪麗醫院、上海第六人民醫院等所應用的森肽基負離子生成機(一種可釋放出高濃度、高活性負離子的儀器,臨床及家庭中均有使用),生成的正是小粒徑負離子。
3.技術不同,生成的負氧離子大小也不同
目前能夠生成負氧離子的技術有多種,但總體而言就是傳統負離子技術與生態負離子技術兩大類。
傳統技術的代表——雙極電暈放電技術、普通單極放電技術,生成的是活性低的大粒徑負離子,又因為釋放端材料的限制,在釋放大粒徑負離子的同時,很容易產生臭氧等衍生污染。所以說這種技術目前一般多用于空氣凈化設備,而無法用于負離子健康產品。
生態負離子技術則是指自2010年起,我國首先突破了人工生成生態級小粒徑負離子的技術瓶頸,并第一次人工生成小粒徑負離子的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生成的小粒徑負離子活性高、濃度高,可以自然擴散整個室內,且不會有任何衍生污染物的產生,是目前最領先的負離子生成和釋放技術。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