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負離子產品越來越多,也不乏產品廠家為了吸引顧客而夸大宣傳負離子濃度,甚至有的表示在房間內的負離子濃度可達到上百萬個。但是關于負離子濃度究竟多少合適呢?
據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研究員李慧介紹,空氣中的離子按照其遷移率可分為大、中、小三種,遷移率最高、擴散性最強、易于在空間內形成高濃度負離子環境的是小離子;遷移率低、擴散性弱、不易在空中擴散開來的是大離子;中離子則是位于兩者之間。
關于負離子濃度的問題,李慧表示科研人員對于負離子的研究至今為止已有上百年,國內外的大量專家做了各個負離子濃度范圍的相關實驗,至今還沒有發現高濃度負離子對人體有副作用,也沒有“人體適宜的負離子濃度是多少”的定論。
從空氣負離子生成的物理、化學原理來看,無論使用什么負離子發生技術都無法在我們正常的居住環境里產生超過1億個/立方厘米的負離子濃度。而且負離子在空氣中是結合水分子而存在的,基于正常的濕度根本不可能產生過高的濃度,另外氣象研究機構經過大量研究表明,當空氣中的負離子在9000萬個左右的時候,無論采用什么方法都無法再提高負離子濃度。
所以單純的討論負離子濃度并沒有太大意義,市面上很多宣稱負離子釋放量達到幾千萬個的產品也只是在負離子發射口附近才能檢測到,在一米之外的負離子濃度就非常低,或者根本檢測不到了。李慧表示,即使是目前最尖端的技術——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也只是在以負離子發射口為中心,4——5米的半徑范圍內形成2——3萬個/立方厘米的負離子濃度。這個濃度范圍與廣西巴馬長壽村的負離子濃度相近,是在室內營造出的等同于最適合居住的自然環境的濃度。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