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安眠藥是很多朋友用來治療失眠癥的藥物,但是有五類人群不宜服用安眠藥,藥物的毒副作用對人體健康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以負離子療法為代表的綠色手段受到廣泛關注。
一、孕婦忌服安眠藥
有的安眠藥可能使胎兒畸形,還可能出現新生兒哺乳困難、黃疸和嗜睡。
二、年老體弱者
因為如果藥物白天殘留較大,會有頭暈和走路不穩等副作用,可能給年紀大、身體較弱者帶來危險。有心臟、肝臟及腎臟障礙者。安眠藥主要在肝臟轉化,由腎臟排除,肝腎疾病患者不宜服用安眠藥。
三、哺乳期婦女
如在哺乳期服用安眠藥,安眠藥的成分可能轉移到母乳內,對新生兒造成不良影響。如果母親在哺乳期中服用安眠藥,需避免授乳。
四、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及重癥肌無力患者
這些患者服安眠藥癥狀會急劇惡化。
五、睡眠呼吸障礙者
安眠藥能加深中樞抑制,所以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或睡眠呼吸暫停患者不宜服用安眠藥。
負離子是促進深度睡眠的綠色因子
研究發現,負離子特別是生態負離子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自然因子,其具有調節人的神經中樞和植物神經的作用,它能促成人體合成和儲存維生素,清除影響人入睡的異常腦電波,使人逐漸恢復正常睡眠,因此它又被稱為"空氣維生素"。
據《空氣負離子的臨床應用》文獻中收錄,河北醫學院對278例失眠、神經衰弱患者進行空氣負離子治療,痊愈17例,睡眠時間達8小時,無夢;顯效114例,睡眠時間達6小時,有夢;減輕122例,睡眠較療前增加,但不足6小時;無效25例,有效率91%。
步入21世紀以來,科技快速發展,人工負離子生成技術得到挖掘和創新,值得一提的是,被新華社、光明日報譽為“人工生成生態負離子開創者”的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等頂尖專利技術的攻克,生成等同于大自然的小粒徑生態負離子成為現實,可以讓人們在家享受負氧離子平均濃度2—3萬個/cm3的負氧離子療養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