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環保事業先后經歷了“污染調查、污染防治、總量控制”階段,現迎來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重點的第四階段,這無形中也帶動并催熱了負離子空氣凈化器行業的持續發展。
環境污染受關注,帶動負離子凈化行業發展
最近,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花百萬租賃激光雷達走航觀測車,開展污染物觀察”,環保事業迎來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中心的階段。記者了解到,此次監測總站所關注的重點在于:監測重污染天氣下的污染物“發生——形成——消散”過程;獲取污染物監測數據;分析數據,說清顆粒物污染程度、類型、來源和時空演變過程。
一方面,環境監測總站的對污染物的監測愈發細致,說明人們愈發關注“環境污染”問題,對它的認識也不斷加深;另一方面,對它越了解,就越清楚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如何凈化環境”也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備受關注的室內空氣污染。由此,也繼續催動空氣凈化器市場份額的一路走高。
面對室內污染,負離子空氣凈化器凈化依據何在?
記者了解到,在解決室內空氣污染問題上,目前最為火熱的莫過于使用負離子空氣凈化器,它在市場中所占份額不斷增加,被譽為迎來了空氣凈化的3.0時代。
眾所周知,空氣中的污染物以PM2.5等超細顆粒物居多,那么負離子空氣凈化器真的能將它們有效凈化嗎?記者采訪到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首席專家陶名章教授。陶教授表示,負離子空氣凈化器產生的負離子確有凈化環境的功效,世界衛生組織也早已將負離子含量作為判定空氣是否潔凈的重要標準。陶教授稱,負離子的凈化原理是通過主動捕捉空氣中帶正電的顆粒物,將顆粒物凝聚成團并沉降至地面。但只有小粒徑負離子(生態級負離子)才可以有效去除空氣中1微米以下的顆粒物(PM2.5中80%-90%為小于1微米顆粒物),甚至是小至0.001微米的顆粒物。
而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我國現今能夠生成小粒徑負離子的技術有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和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新華社和光明日報將這兩種技術譽為“開創了人工生成負離子的生態化時代”。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驗證,使用這兩種專利技術研發的負離子空氣凈化器,對空氣中PM2.5的一小時凈化效率能夠達到99.8%。
環境監測總站通過對大氣污染物更為細致的監測,實時掌握所處環境的污染動態。而負離子空氣凈化器通過負離子凝聚沉降作用,也實時解決著所處環境的污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