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PM2.5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個極大的健康隱患,PM2.5時代人人自危,室內補充生態級負離子成為人們最安全的避風港。
PM2.5是指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這些細小微粒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說,直徑大于10微米的顆粒通常不會進入人體的肺部,因為我們的呼吸器官可以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過濾和阻攔,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它們只會對我們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潛在威脅。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直徑相當于人類頭發的1/20大小,不易被阻擋,100%進入到細支氣管、肺泡和血液,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PM2.5時代,PM2.5的影響遍及每一個人,可以說,PM2.5時代人人自危。 聯合國空氣環保領域的眾多專家研究證實,空氣負離子又稱負氧離子中的小離子可以主動出擊捕捉小粒微塵,使其凝聚而沉淀,有效除去空氣2.5微米(PM2.5)及以下的微塵,甚至1微米的微粒,從而減少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負氧離子對空氣的凈化作用是源于負氧離子與空氣中的細菌、灰塵、煙霧等帶正電的微粒相結合,并聚成球降落而消除PM2.5危害,據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的檢測表明,負氧離子對PM2.5的有效清除率高達90%以上,是目前防控PM2.5的最好方法。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稱,“PM2.5值的增長會提高人群死亡率,目前應對PM2.5污染的當務之急是在室內補充負氧離子”。相關調查表明,人的一生中有8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當室外的環境我們無法改變時,我們可以選擇改善室內的空氣環境以應對PM2.5污染。潘小川教授所說的室內補充負氧離子的方法即是改善室內空氣環境的一個理想途徑。
同時《環境、健康與負氧離子》一書中講到:當室內空氣中負氧離子的濃度達到每立方厘米2萬個時,空氣中的飄塵量會減少98%以上。對可入肺顆粒物PM2.5效果極佳。所以在含有高濃度小粒徑負氧離子的空氣中,PM2.5中危害最大的直徑1um以下的微塵、細菌、病毒等幾乎為零。因此可以說,負氧離子的多少是衡量空氣是否清新的重要標準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當空氣中負氧離子的濃度不低于每立方厘米1000~1500個時,這樣的空氣被視為清新空氣。由此可見,室內補充負離子是有效清除室內PM2.5的理想途徑。
可喜的是,目前人工生成負氧離子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首席研究員陶名章表示,目前能夠生成生態級負離子的技術主要有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等少數技術,利用這種技術產生的負離子等同自然界的負離子,無任何臭氧、靜電、正離子等有害物質,是真正安全有效的負離子空氣改善產品。
使人工負氧離子真正達到高濃度、高純度、無臭氧的負氧離子,不僅可以防控PM2.5,而且因為其生成的小粒徑負氧離子易于透過人體血腦屏障對人體發揮生物效應,能夠很好地預防呼吸系統疾病,有效應對人們在室外時受到的PM2.5的污染,受到了人們的追捧。
在傳統空氣凈化器使用風機抽風、濾網過濾無法凈化PM2.5的今天,使用負離子凈化室內環境已經成為我們營造室內清新環境的首選。北美發達國家一直通過使用負離子清除室內PM2.5,隨著時代的發展,負離子凈化PM2.5的時代也已經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