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新研究稱,66%的癌癥基因突變歸咎于健康細胞分裂過程中DNA復制的隨機錯誤,是“壞運氣”所致,29%歸因于環境因素,剩下的5%源于遺傳因素。其實不管哪種原因,癌癥的防治一直是重點。而作為一種最自然、有效的方式,負離子療法成為目前公認的最佳手段。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署的預測,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我國癌癥發病數和死亡數到2020年將會上升至400萬人和300萬人;2030年或將還要增加100萬-50萬。因此癌癥防治很重要。
負離子是一種來自森林的自然因子,被醫學界稱為“長壽素”和“人類生命的維生素”。自然中存在的是小粒徑負離子,對人體有著廣譜高效的療養保健作用。負離子療法是目前已知的最自然、安全、有效的一種療養方法,尤其是在我國研發出的可以生成小粒徑負離子的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專利號:201220433901.6)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專利號:ZL201020263299.7)技術后,使負離子療法在家庭中發揮的作用更加突出。
那負離子療法的抗癌作用是如何實現的?陳景藻教教授主編的國家重點圖書《現代物理治療學》中特別指出:“人體細胞的電子被搶奪是萬病之源,而自由基就是一種缺乏電子的物質,進入人體后會到處爭奪電子。如果將細胞蛋白分子的電子奪去,就會使蛋白質接上支鏈發生烷基化,從而形成畸變的分子而致癌。也就是說,當自由基或畸變分子搶奪了基因的電子時,人就會直接得癌癥。但人體得到小粒徑負離子后,由于其帶負電有多余的電子,可提供大量電子而阻斷惡性循環,癌細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
負離子療法對癌癥的作用在《空氣負離子在醫療保健及環保中的應用》一書中也被提及,“負離子療法可以調節體內的酸堿失衡及氧化還原狀況失衡,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促進正常的細胞代謝,人體免疫能力得到增強,降低癌癥發生的可能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科技也可以生成負離子,但是由于負離子生成技術高低不一,會生成大、中、小三種粒徑的負離子。大、中粒徑負離子無法像小粒徑負離子一樣,穿透人體,對人體起到保健作用。根據新華社、光明日報等權威媒體的報道,目前能生成小粒徑負離子的是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專利號:201220433901.6)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專利號:ZL201020263299.7)。只有這兩種技術才能夠釋放出生態級、小粒徑、高活性、高濃度的負離子,是營造負離子療養浴的最理想途徑。
小粒徑負離子可以進入人體手發揮高效的療養保健作用,將癌癥的發生扼殺在“搖籃中”,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研究員陶名章提醒消費者,選擇負離子生成機的時候,一定要認準專利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