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開始意識到生態負離子對人體積極的療養保健作用,放假期間選擇出去生態游,享受“負離子浴”。但是現代人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作,都市中空氣負離子含量并沒有生態旅游區那么豐富。那么,都市中哪些地方空氣負離子多呢?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又該如何補充空氣負離子呢?
早在19世紀末,德國物理學家飛利浦·萊昂納德(Philip Lionad)就明確指出:山谷瀑布周圍空氣負離子含量最多。臺灣科技大學葉正濤教授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觀察發現,不同環境下負離子的含量差距較大,負離子濃度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小粒徑負離子對人體有著廣譜高效的療養保健作用。在都市中,公園的負離子含量最高,但也只有100-2000個/cm3,都市住宅等封閉區的負離子含量已經降至40-50個/cm3,而在室內冷暖空調房內負離子濃度低至0-25個/cm3。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只有在公園內能夠呼吸到相對較多的空氣負離子,在不采取任何改善措施的情況下,在房間內想呼吸到充足的負離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為了滿足都市群體呼吸空氣負離子的需求,負離子生成機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普通都市家庭中,特別是伴隨著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專利號:201220433901.6)、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專利號:ZL201020263299.7)、具有負離子系統和污染物收集系統的生態負離子生成技術(專利號:ZL201410605683.3)的問世,已經攻克了無法生成小粒徑負離子的難題。
采用以上專利技術的VIIYI薇伊負離子生成機,可以通過模擬自然原理釋放出最高6000萬個/cm3的小粒徑負離子,即使在離機器4-5米的距離仍舊有1-2個/cm3的負離子濃度,在室內營造負氧離子浴環境,徹底滿足了都市人隨時隨地呼吸高濃度負離子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