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氣象監測技術的發展及空氣環境的變化,我國已有浙江、廣東、重慶等多個省市和地區的氣象部門建立了大氣負離子觀測網和大氣負離子氣象預報機制,其通過空氣負離子自動測量系統監測不同類型區域的大氣中負離子濃度的變化情況,為建設生態城市環境提供依據。為什么要以負離子濃度為標準進行監測呢?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舒貝因博士說出了答案:空氣負離子濃度反映空氣質量好壞!
知名負離子醫學臨床研究專家西安醫科大學李安伯教授(長期從事負離子臨床研究)、第三軍醫大學陳庭仁教授(長期從事負離子臨床研究)及日本離子醫學會學者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后表示:根據國內外的負離子臨床研究情況顯示,負離子濃度越高,對人體越有益,且尚未發現負離子對人體有副作用的報告。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煥良引用一組數據稱,城里人待得最多的地方——室內和住宅負負離子濃度僅僅只有0~50個每立方厘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的標準,清新空氣的負氧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空氣中不低于1000~1500個),這些空氣往往容易誘發頭痛失眠等不適。很多都市白領工作一天之后感到頭昏腦脹,這與空氣不夠“營養”有一定關系。
從數據上看,城市里的負氧離子含量較低,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危害。不過隨著人工科技生成的負離子技術的發展,打破了人們只能向大自然吸收負氧離子的禁錮,做到了在家庭中也能呼吸到富含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2010年人工生成高純度的生態級負離子技術的誕生以及后續不斷的技術創新與實際應用,負離子空氣凈化器解決了以往傳統負離子凈化器產生正離子、臭氧等的弊端。目前,采用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專利號:201220433901.6)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專利號:ZL201020263299.7)的負離子機釋放的負離子濃度在半徑3米的距離之外仍然能夠檢測到2~9萬以上的負離子濃度。
如今綠化面積在不斷減少,城市里的負氧離子濃度也不高,如何保證呼吸到的負離子濃度符合人體健康需求、城市的空氣質量適宜人們居住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