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不是所有的空氣負離子都是生態級的
自今年10月份以來,北京及一些北方城市霧霾天氣多發,隨著大霧頻頻造訪,PM2.5再一次成為大眾口中的熱議。提到PM2.5,不得不提及人們對抗pm2.5的武器—生態級負氧離子。
無論是在空氣凈化器領域,還是在醫療保健方面,“生態級負離子”的概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么究竟何為生態級空氣負離子?它與普通負氧離子之間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不同呢?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首席專家李海濤教授,幫助大家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生態級負氧離子。
巴馬長壽村的負氧離子屬于生態級負離子
“從1889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負離子的存在,到現在各式各樣的負離子生成設備的問世,空氣負離子尤其是如何實現人工生成生態級空氣負離子一直都是我們不斷探索和研究的重要目標。而如今人工生成生態級空氣負離子已經通過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負離子轉化器技術與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等專利技術而實現。”李海濤教授表示,“認識生態級負離子,不得不從空氣負離子的概念和作用說起。”
據介紹,生態級負離子是指自然界中產生的、或者是通過模擬自然原理而生成的等同于大自然的、對人體具有較好的療養保健作用的負氧離子。以國際著名的廣西巴馬長壽村為例,研究表明,巴馬長壽老人比較多的原因,與當地空氣負離子含量很高有關,由此可以證明,廣西巴馬空氣中的負離子屬于生態級負離子。
科學研究表明,空氣中負離子按其粒徑大小分為大、中、小三種,大離子也叫重離子,小離子也叫輕離子,介于兩者之間的叫中離子,離子越小活性越高,擴散性越好。輕離子的最直接表現就是活性高、自然遷移距離遠(即自然擴散距離大,能在空間形成空氣負離子浴的環境)。這里所指的自然遷移和自然擴散是指在沒有風力、空氣流動等外力作用下由于自身的活性而形成的移動。
巴馬當地的空氣負離子大多是由針葉植物的葉子在光電效應作用下,發生尖端放電而產生。針葉植物的葉子做為空氣負離子的發生尖端,源源不斷向外釋放空氣負離子,而空氣負離子的壽命很短,只有1-2分鐘(環境惡劣的地方只有幾秒鐘),無法由風力來輸送。如此說來,廣西巴馬的人想長壽的話,難道都需要靠近植物1-2米來主動呼吸空氣負離子嗎?當然不是,廣西巴馬的空氣負離子活性非常高,能夠快速的擴散出去,在巴馬上空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空氣負離子浴環境,由此造就了當地居民的長命百歲;钚愿、遷移距離遠的負離子是小粒徑的輕離子,也就是小粒徑負離子。所以小粒徑的負離子就是生態級空氣負離子,生態級負離子就是小粒徑負離子。
小粒徑負離子被稱為“空氣維生素”
“小粒徑負離子具有極好的療養保健與空氣凈化效果。醫學研究表明,小粒徑負離子濃度超過2000個/立方厘米時,可以有效增強人體免疫力;小粒徑負離子濃度超過10000個/立方厘米時,空氣質量達到優秀級別,人體具有自然痊愈力。權威檢測表明,巴馬當地空氣中的小粒徑負離子每立方厘米超過了2萬個,部分植被比較集中的地區,濃度甚至超過5萬個/立方厘米。
“生態級小粒徑負離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容易被人體吸收,可以透過人體的血腦屏障,發揮其醫療保健的作用,享有‘ 空氣維生素’的美譽。而普通的粒徑較大的負離子,活性低,僅能起到一定的除塵效果,無法深入人體,發揮療效!李教授告訴記者。
三招輕松鑒別生態級負離子
李海濤教授介紹稱,現行的人造空氣負離子技術大多采用風機向外吹出,如去掉風扇,大多數空氣負離子發生器在距離其負離子發射窗口1—2米處就無法檢測到空氣負離子,所以談不上是生態級空氣負離子。那么如何鑒別產品生成的是不是生態級負離子,專家還提到了以下三種驗證方法方便大家進行購買:
1、儀器檢測:由于生態級負離子粒徑小、活性高、遷移距離遠所以可以通過看負離子的遷移距離來鑒別。
具體操作方法:取負離子產品一臺,在沒有風機外吹的情況下,用負離子檢測儀檢測,如果只能在負離子發射口15-30公分處檢測到負離子,在1米以外的地方就檢測不到負氧離子的產品,釋放的一定是大中粒徑的負氧離子;而在3-4米的地方仍然能檢測到2萬個以上負離子的產品,產生的則是小粒徑負離子。特別要注意的是,必須是在沒有風機外吹的情況下檢測,其結果才準確、可靠。
2、看技術:看是否采用了行業領先的生成技術。目前,業內最領先的負離子生成技術主要有Anion
Converter(負離子轉換器),Anion Converter2(離子變換器),Fullerene ion system(富勒烯釋放系統
)和(Natural Anion-ic)生態負離子芯片技術。采用上述技術的產品,都可以生成生態級小粒徑負離子。
3、效果實驗:醫學研究表明,對人體有醫療保健作用的是生態級小粒徑負離子。因為只有小粒徑的負離子才能透過人體的血腦屏障,發揮其生物效應。由于小粒徑的負離子容易進入人體,因此可以通過實驗看負離子是否快速進入人體來確定。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的專家們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剛進入人體還未來得及被人體轉化吸收的負離子可以通過電導率極高的納米級碳素(富勒烯)尖端電極釋放出來。因此可以通過一個實驗裝置將進入人體的負離子釋放到充滿煙霧的玻璃瓶或玻璃杯里,如果能快速清除煙霧,就證明生成的是生態級小粒徑負離子。
具體操作方法:使人在負離子發射窗口吸入負離子,同時用手觸碰實驗裝置的尖端電極的一端,尖端電極另一端放在充滿煙霧的玻璃瓶或玻璃杯里。如果能快速清除煙霧,就證明生成的是生態級小粒徑負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