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大眾對于“精神病”都諱疾忌醫,而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的一紙文書就將精神病患者家庭的數量拉上最高指。
近日,WHO專家委員會將“藥物成癮”正式定義為:由于反復使用某種藥物所引起的一種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狀態,將煙草依賴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列入了國際疾病分類。而這些新增的煙癮患者(煙草依賴,實質是尼古丁依賴),是怎樣也無法擺脫精神疾病的帽子了。
有人曾說河南的經濟水平就代表了國人的平均經濟水平,真假無從查辯,但想來煙民數量是沒有明顯界限劃分的。有調查數據顯示:河南市成年男性超四成是煙民,根據市疾控中心去年發布的洛陽市城市煙草流行調查報告:15歲至69歲的居民吸煙率為23%,其中成年男性吸煙率為44.1%,即100個成年男性中約有44人為煙民。且煙民平均每天吸煙約15支,刨除“精神疾病”患者自身健康,二手煙帶來的危害遠高于一手煙。
而當下“國人之痛”霧霾中,煙霧已成為PM2.5的來源“主力軍”。
研究表明:二手煙霧的危害遠大于PM2.5。由于室內空間通風性能不好,只要有人吸煙就會導致PM2.5濃度的快速增加,來自煙草煙霧的PM2.5微小顆粒可以被深吸入到肺部,并能穿過肺泡進入血液。二手煙草煙霧中含有數百種對人體有害的成分,其中250多種是有毒物質,至少69種是致癌物。這些致癌物質通過代謝轉化,具有活性,被動吸煙可以導致人體多器官和多系統的損害。
研究表明,成人被動吸煙可導致患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危險性大量增加,并可導致白血病、肺癌、腦癌、鼻竇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癥。不僅于此,被動吸煙對兒童健康的危害,涉及兒童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新生兒出生體重降低、早產、流產、出生缺陷、猝死、發育遲緩等都與二手煙的暴露量有關。在我國,二手煙暴露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經研究證實,在室內吸1根煙,即可使室內空氣PM2.5的濃度遠超出美國環保總署標準中的危險水平。2013年11月,中央電視臺發布的一項現場實驗結果顯示,在15平米的房間內,點燃一支煙,使室內PM2.5濃度從32微克/立方米瞬間增至1100微克/立方米;點燃三支煙,PM2.5濃度高達2248微克/立方米,超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30倍!即使打開窗戶,仍需16個小時才可使室內PM2.5恢復正常值。
消除家庭二手煙已成為室內環境凈化迫在眉睫之勢,迎面而來的二手煙消除產品的宣傳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據了解,目前做有效的除煙天然因子便是負離子,世界衛生組織將負氧離子含量作為衡量空氣是否清新的重要標準之一。
通過研究表明:負氧離子對空氣有凈化和分解作用。究其根源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方面是指負氧離子能中和空氣中帶正電的顆粒,破壞顆粒之間起穩定作用的同性電荷,使有毒的正電顆粒變成中性顆粒聚沉下來,從而起到空氣凈化作用。近來研究發現,負氧離子對空氣的凈化作用是源于負氧離子與空氣中的細菌、煙霧、灰塵等滴正電的顆粒相結合并聚成球落到地上,從而起到殺菌和消除有毒氣體所產生異味兒作用。
2014年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的問世,實現人工生成負離子完全生態化,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運用該技術的森肽基產品凈化煙塵效率高達99%,家中吸煙的“精神疾病”患者們的福利終于來了!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