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一直具有兩面性。作為綠色消毒殺菌劑的臭氧,是工業及生活中的好幫手;作為污染物的臭氧,卻能夠給人們的身體造成一定危害。那臭氧的接觸有沒有一定標準?我們家庭中常用的負離子設備會不會產生臭氧污染?
臭氧濃度與健康影響
臭氧又稱為超氧,化學分子式是O3,是氧氣(O2)的同素異形體。臭氧的半衰期為20-50分鐘,在常溫常壓下,臭氧的穩定性較差,可以自行分解為氧氣。它是一種略帶點魚腥味的淡藍色氣體,吸入少量對身體有益,但一旦過量,就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按照我國衛生部制定的《工業衛生標準》,臭氧的安全標準為0.15ppm;美國標準規定,在0.1ppm的臭氧濃度下工作8小時,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傷害;國際臭氧協會也規定,在0.1ppm濃度下的應用臭氧專業室內,允許工作10小時。
能夠引起人們不良反應的臭氧濃度為0.5-1ppm,只允許接觸的時間是1.5小時,若超過這個時間,人們就會出現口干等不適癥狀;當臭氧濃度達到1-4ppm時,就能引起咳嗽,在這個濃度之下最多允許人們接觸1小時;當臭氧濃度在4-10ppm時,就會引起強烈的咳嗽,允許接觸時長僅為20分鐘。
所以說,長時間呆在含0.1ppm濃度的臭氧環境中是不安全的。臭氧會刺激人體呼吸道,造成咽喉腫痛、胸悶咳嗽、引發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也會造成神經中毒,頭痛頭暈、視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呼吸短促等;并能破壞皮膚中的維生素E,造成皮膚起皺,出現黑斑;還會破壞人體的免疫機能,誘發淋巴細胞染色體病變,加速衰老,以及導致胎兒畸形等。
負離子設備會產生臭氧嗎?
隨著負離子凈化空氣作用和療養保健作用的凸顯,不少負離子設備應運而生。但隨之出現的擔憂,就是負離子設備工作時產生的臭氧問題。
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首席專家陶名章教授表示,不少負離子設備確實能夠產生臭氧污染,但這不代表全部。能不能產生臭氧,最終還是要根據其采用的技術來決定。
目前,負離子設備主要采用的技術集中在雙極電暈放電技術、普通單極放電技術、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等之中。雙極電暈放電技術、普通單極放電技術作為傳統負離子設備的代表,確實容易產生臭氧污染。這是因為,人工電暈放電是在兩個電極之間加上較高的點位差,其中一個電極是直徑很小的尖針,環繞該針狀電極的高電場會產生大量的正、負離子。如果尖針狀電極是負極,正離子則很快被吸收,負離子則被排斥到相反的電極,產生了電暈放電的空氣負離子。這種方法產生的負離子濃度不高,多以活性低的大、中粒徑負離子為主,擴散性能差,會產生大量的臭氧污染。
而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是生態負離子設備的代表即技術,也是目前國際上最領先的生態負離子技術。其中,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是壓電陶瓷負離子變化器的高度集成,不僅實現了高活性的小粒徑負離子的生成,而且極大的減小了負離子產品的體積,是目前最為領先的生態負離子生成技術。
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中的富勒烯是采用納米技術制造的電觸媒材料,是一種接近超導的材料,電阻幾乎為零。在電離子通過該材料時,會產生強大的共振效應,因此非常利于電離子的游離析出,所以不像傳統的離子釋放材料(普通碳纖維、金屬等)需要很強的電流,只需要微弱的電流,就能釋放出大劑量高濃度、高純度的負離子,同時沒有臭氧、氮氧化物、輻射等衍生污染物的產生,是目前解決負離子生成系統產生衍生污染物最為有效的技術。
所以說,臭氧對人體有危害是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才會發生的。而負離子設備能夠產生臭氧污染,也要視技術而定。JZ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