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負離子療法避免藥物的副作用
許多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用藥品種增多及用量加大,帶來的副作用不言而愈。負離子治療的積極參與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治療;負離子治療與降壓藥、降糖藥協同作用,在提高療效的同時,減少了這些藥物用量及其副作用。
(二)負離子療法符合高血壓“長效平穩”的降壓原則
負離子療法對高血壓的治療,在降壓的同時可降脂、降粘,作到“長效平穩降壓,全面改善組織器官功能”。
(三)負離子療法治療與預防一體
負離子療法的特性,使得機體發生根本性基礎改變,在有效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有效地防范了并發癥的發生,使治療和預防有效地結合一體,保障健康也具有保健意義。
九、負離子療法的療效特點及規律
(一)感覺和療效有直接的關系嗎
我們平時接受某些理療時有一些明顯的體表感覺,比如有溫熱感、振動感、拉拽感或針刺感等,而在接受負離子治療時,并沒有明顯的體表感覺。所謂體表感覺就是接受治療所用的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磁、機械等)的物理特性表現出來的現象,比如用紅外線會有溫熱的感覺,機械會有振動、拉拽的感覺,但無論使用什么樣的物理因子進行治療,感覺和療效沒有直接關系。負離子治療雖然沒有明顯的體表感覺,但其療效是十分肯定和明確的。
(二)療效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進程
負離子場作為一種能量因素,其作用于人體,使機體產生應答反應,產生的療效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個時間和能量積累的過程,因而它的療效是與時間的長短成正比的。
(三)療效存在個體差異
負離子療法防治疾病會受以下因素的不同影響如:機體狀態、心理精神因素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疾病的輕重、性質、急性期還是慢性期;體質的強弱、性別、年齡、反應的敏感性和用藥情況等療效存在著不同的人體差異,這是負離子治療的規律性表現。
(四)療效的時間性和瞑眩反應
研究者認為最好晚上睡前使用效果可達到數倍之多。因為自主神經系統之交感神經在白天起作用,而副交感神經則是在夜里起作用的。另外他認為效果的改善與時間和年齡有很大關系。一般會按以下規律呈現不同的療效:
20歲以下——2個月內
30歲以下——3個月內
40歲以下——4個月內
50歲以下——5個月內
60歲以下——6個月內
70歲以下——7個月內
80歲以下——8個月內
使用時間越多,產生效果越好。
一般來說對腦梗死、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療最低限度要1個月左右可見療效。而對自主神經紊亂病人,1~2周內即可見明顯效果。
治療療效的觀察:
大多數適宜進行負離子治療的患者,隨著治療時間延續,癥狀和體征不斷改善,一般5次左右開始見效,但也有少數患者出現反復,如高血壓病人,開始治療幾天會出現頭暈不適,血壓不是降低反而上升現象,這是由于負離子治療時,隨著人體體制的改善,新陳代謝增強,使素毒的排出暫時增強而出現一些癥狀加重的現象,但是不用擔心,這是恢復健康的暫時現象,而且是一種可喜的好現象,這種反應我們稱之為“瞑眩反應”。所以應堅持繼續治療,逐漸恢復至正常狀態,不必停止治療。而經1—2個療程治療后癥狀不見好轉,甚至加重,則是這種療法不適宜這類患者的治療,應停止治療。
|